广西林业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国际刊号: 1004-0390
国内刊号:45-1136/S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5539 人次
 
    本刊论文
中国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实证分析

中国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实证分析
摘要:林业是一个同时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林业也在高速发展过程当中,并且其产值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越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基于对年鉴数据的整理分析,分析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及两者间的关系等问题,以期为中国林业产业的后续发展及促进林业就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林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8-4551-0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作为体现中国经济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也有许多经济学家研究了产业发展的规律以及劳动者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情况。对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这两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经济学家们给予了很多不同的定义。本研究对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所进行的分析主要是依托于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基于发展经济学中部分相关理论,分析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林业作为一个同时涉及第一、二、三产业的行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且产品种类多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木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国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林业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据资料显示,跨入21世纪以来,中国林业产业总值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6~8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对中国劳动力就业也作出了较大贡献。所以,本研究以期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中国林业领域目前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发展状态,以及林业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情况,并希望能为中国林业三次产业的发展及促进林业就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理论基础
  1.1 配第-克拉克定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早在17世纪就已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1691年,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此后,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在威廉·配第的研究成果之上,通过计量和比较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归纳得出该定理。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再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2]。
  1.2 库兹涅茨法则
  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了欧美主要国家的长期统计数据,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两方面着手进行了更进一步分析。他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称为农业部门(A)、工业部门(I)和服务部门(S)。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和农业部门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第二,工业部门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其劳动力的比重只是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占劳动力比重的绝对上升或相对上升显著地高于其占总产值比重的上升度。库兹涅茨的研究更为深入,它除了说明农业劳动力比重普遍下降以外,也说明工业化到达一定阶段以后,第二产业就不可能大量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只有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体现出较强的就业弹性[3]。
  1.3 钱纳里-塞尔奎因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理论
  钱纳里(H.B.Chenery)和塞尔奎因(M.Syrquin)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产值和劳动力就业向工业的转换基本上是同步的,随着农业和工业产值份额的此消彼长,农业人口也相应地向工业转移;但在发展中国家,产值结构转换普遍先于就业结构转换,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主要反映在现代部门产值相对于传统农业部门高得多,而就业人数却较少[4]。
  2 数据分析
  2.1 变动趋势及结构偏离度分析
  在1998~2010年间,随着国家对林业关注程度及支持力度的提高,中国林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历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的林业产业产值及林业系统从业人员数相关统计数据,结合中国“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经整理计算得出数据,见表1。根据表1中的数据,对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借助于结构偏离度,进一步分析了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的关系。而结构偏离度是用来反映就业结构与产业产值结构是否处于对称状态的一种指标,可以用(某产业计算期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当期该产业从业人员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1计算得到结构偏离系数;如果结构偏离系数等于零,意味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处于均衡状态,偏离零越远意味着结构的偏差越大。
  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8~2010年间,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而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林业产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2 727.84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增至2010年的22 779.02亿元,增长了20 051.18亿元,增长了7.35倍。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从1998年的1 903.09亿元增至了2010年的8 895.21亿元,增长6 992.12亿元,增长了3.67倍;林业第二产业产值从1998年的716.23亿元增至2010年的11 876.95亿元,增长了11 160.72亿元,增长了15.58倍,增幅及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第一产业,且第二产业产值从2006年开始超过第一产业产值;而林业第三产业产值从1998年的108.52亿元增至2010年的2 006.86亿元,增长了1 898.34亿元,增长了17.49倍,增幅与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第一、二产业。   随着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变化,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在林业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占林业产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如表1、图1所示。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第二、三产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第二产业比例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第三产业。而这种变动趋势与前文所述的理论中所揭示出的规律也是相符的,并且产业结构还处在继续发展和不断调整之中。
  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林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变动情况如表1、图2所示。其中,林业第一产业在产值比例明显下降的情况下,从业人员的比例却略有增长;而林业第二产业在产值比例快速增长的同时,从业人员比例整体上却出现了略微下降的情况;林业第三产业在产值比例略有增长的同时,从业人员比例整体趋势则较为平稳。林业就业结构的这种变动趋势,与前文的理论存在着不符之处——劳动力份额的变动并未像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库兹涅茨法则所揭示出的规律那样变动,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较为不协调。
  根据计算得到的结构偏离度(表1),可以看出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存在着不协调。林业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负,并且其绝对值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可以认为该产业中还存在着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并且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赶不上经济升级的速度,进而使该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还在增大;林业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一直为正且数值较大,而且此数值整体上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只是在近几年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对于此现象,可以认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是更多地依赖于资本、技术等因素的推动,虽然吸纳人员就业的空间较大,但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却不强;林业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也是负数,但其绝对值是逐步趋向于零的,这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在趋于一致;但还需注意到,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说明第三产业无法吸纳更多的就业,有时甚至可能会排斥劳动力就业,而根据库兹涅茨法则,服务业部门在产值份额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的同时,劳动力份额上升的幅度会较大,因此第三产业应是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很关键的部门,所以当前结构还必须进一步地发展和优化。另外根据钱纳里-塞尔奎因的就业结构转换滞后理论,林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的这种偏离现象,也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换先于就业结构转换的表现之一,只是在林业领域这一现象表现得更加显著而已。
  2.2 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了解到林业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就业结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不协调等情况,下面借助多元回归分析的手段,对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对就业产生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为发展中国的林业产业助力,并使其更好地促进就业提供参考。根据历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得到1998~2010年中国林业从业人员总数及林业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表2)。运用这些数据,对林业从业人员总数与林业三次产业产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看中国林业三次产业的发展如何影响着林业从业人员数的变化。
  根据表2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林业从业人员数与林业三次产业产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R2为0.968,拟合优度还不错,并且整个回归方程的F检验统计量值为44.562,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下的显著性检验,整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还有部分回归结果见表3。
  从该结果可以看出,中国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下的显著性检验,与林业从业人数显著相关;而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对林业从业人数没有显著贡献。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系数为-0.081,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与林业从业人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林业第三产业产值的系数为0.233,表明林业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林业从业人员数就会增加2 330人,对于促进林业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林业第一产业是整个林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所以必须打牢林业第一产业的基础。然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林业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负,且其绝对值有增大的趋势,说明在林业第一产业内已存在着剩余劳动力,且劳动生产率较低,表明应注重调整林业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保证进一步夯实林业基础的同时,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也是顺应发展规律的。另外,从多元回归结果上来看,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对林业就业的贡献不大;且前文的分析对此也有所涉及,可能是由于资本、技术等要素对产业产值的作用较明显,导致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较为有限;但是可以考虑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更多地联合起来,以便在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于林业第三产业,目前的产值比例还很低,对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也不够强,不过从多元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其对林业就业有正向贡献作用;而且根据理论基础及一些实践中的经验,相信林业第三产业在今后对吸纳林业就业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积极发展林业第三产业,如森林旅游休闲服务、林业生态管理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等内容,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社会的进步、林业的发展,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将是十分巨大的,相信其对于发掘林业就业的潜力也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 满.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J].林业经济,2009(3):3-5.
  [2] 刘文超.产业结构演进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8.
  [3] 卢岳一末.转型期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结构变化的关联效应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9.
  [4] 桑玲玲.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迁的实证分析[D].武汉:武汉大学,2005.
  [5] 奉钦亮,陈建成,覃凡丁.我国国有林区劳动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3):304-307.
  [6] 王 强.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7] 曾 佳.重庆产业结构演进的就业效应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08.
  [8] 王立磊,戴 芳,胡慧敏.林业产业结构对其总产值的影响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6):497-506.
  [9] 王 满.关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对策性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09(4):14-17.
  [10] 覃凡丁,奉钦亮.我国木材产量与林业从业人员就业实证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176-177.
  [11] 李 刚.产业就业弹性变动规律及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广西林业》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广西林业》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